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在盛泽有这样一个村,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村干部说了...

    信息发布者:莫文卫
    2018-07-14 14:22:47   转载

                       在盛泽有这样一个村,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村干部说了...

    bbs.wjdaily.com 0512-110

      昨天,盛泽镇黄家溪村在省内率先正式成立了“村民自治办公室”,108位村民代表成为13个管理小组的成员,参与村里自治管理,轮流到村部上班。“通过村民自治,村里的一些事情,由管理小组解决更方便,甚至有的村两委办起来较困难的事,他们都能够办成,把拍板权还给村民,让村民当家做主。”村党委书记陈志明说。

      陈志明告诉记者,“农村作为中国基层民主落实的最基本单位,也是中国民主自治的‘试验田’,无论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还是加快推进‘强富美高’,都和农村工作紧密相关。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黄家溪村的管理之年。村里在加强村民自治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创新探索村民自治的农村管理新模式,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为新一年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考虑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去年12月25日,黄家溪村在全村公开选拔,全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企业家代表共250多人竞聘村里新设立的管理小组成员,参与自治管理。经过自愿报名、村民评比、村两委审查等程序,共选拔了108位为人耿直、讲原则、重公平的村民代表担任管理人员,设立村民自治办公室,他们和村两委会人员一起办公,凭着极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村级事务的议事权、决策权、监督权,对于解决村内工作则更是得心应手。

      顾法明是黄家溪村村民,也是当地的种植能手。搭乘村级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他今年想再多承包一些土地,种植猕猴桃、车厘子、火龙果等高附加值果品。而且,考虑到种植业的成熟周期,他还希望能与村里签订2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

      可这一想法刚提出来,就被村里新成立的资产资源发包小组否决了。理由很简单,“统一、公平、公正,不能搞特殊”。顾法明不服气了,“自己是种植大户,难道这点小事都不能通融?”心急之下,他直接找到了村党委书记陈志明。但对方的回答让他彻底没戏,“所有村干部的权力已下放到各管理小组,今后村里的各项事务,村干部说了不算!”

      最后,经资产资源发包小组13名成员集体讨论,同意在顾法明的土地承包合同里增加一项补充条款:“10年合同期满,享有优先续约权,后续承租价格按照届时市场行情而定。”

     “把拍板的权力还给村民,是最大的公开,结局皆大欢喜,村公共事务管理更加民主、公开、透明、规范。”陈志明说,如今,包括自己在内的村干部虽然担任不同小组的组长,但手里并无实权,更无法开后门。村里每做一件事情,都需要相关小组全体成员签字同意,不仅有效化解了村里矛盾,更充分体现了村民当家做主。

      作为2016年度黄家溪村级管理的创新之举,设立村级管理小组、实现村民自治的想法在陈志明心中酝酿已久。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村里的各类资源也越来越值钱,极易给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村干部提供‘开后门’的机会,增加权力寻租空间。尤其在土地承包租赁领域,找关系低价发包后再层层转包,不仅坏了风气,闹了矛盾,更失了民心。”在陈志明看来,村干部干事越多,越容易引发矛盾,如何化解呢?村民自治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黄家溪村针对农村矛盾集中的焦点,创新设立了13个管理小组,涉及邻里纠纷协调、宅基地管理、建设资金落实、实事工程评审、项目建设领导、资产资源发包、资产资源收费、工程项目结算、各项事务监督、村民分配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突发事件处置、环境保护处理等13个方面,基本涵盖了所有村级事务。

      这些小组前后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譬如,村里要建经营性物业,首先得经实事工程评审小组审核同意,再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施招投标、工程项目结算小组支付费用,最后由各项事务监督小组负责全程监督。

      为了将这项举措落到实处,村里还专门在村部辟出一间村民自治办公室。每个月,各组组长、副组长在这里召集一次会议,每组轮流派人到这里上班,现场处理村级各项事务。

      由于措施落实到位,再加上“村民自治办公室”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在“有章可循”的规范下运作,因此收到了显著效果。陈志明深有感触地说:“村民自治办公室真是帮了大忙,过去我们村干部一天到晚都在忙,到头来不晓得都干了些啥,有时还费力不讨好。现在有了村民自治办公室,村两委意图和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让村里真正从事无巨细中解脱出来,而且村上的决策执行起来也更加顺当了,老百姓对村干部也更加信任了。”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黄家溪村这一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愈来愈显示出勃勃生机,村民自治的优越性也得到更充分体现,减少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猜忌和矛盾,密切了干群关系,有效化解了基层社会的复杂矛盾,受到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可,给村民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也相当于解放了村两委的“双手”,而村两委能够从复杂的农村事务中跳出来,避免了整日陷于管“东家长西家短”的具体问题之中,而是从全村的发展大局出发,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全村的工作谋划,从村民利益出发,抓好全村的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项事业建设,让村民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据悉,这种做法不仅在苏州地区是首例,也是目前公开资料中江苏省的首例。

      记者点评:

      实践出真知,成立村民自治办公室只是基层治理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但是效果却令人惊喜。黄家溪村的成功经验就是解决了农村许多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真正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现了村民自治由被动向主动、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让农民能够切实自治,让这种自治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的积极力量,从而真正实现了由村干部“替民做主”到广大村民“自己做主”的深刻转变。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